救國當從教育入手——周少梁
發(fā)布時間:2023-04-12 14:43:39 人氣:982
周少梁(1899—1934),出生于浙江溫州平陽縣鬧村狀元內(今屬蒼南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雖出身貧苦,卻好學不倦。
1913年,周少梁經(jīng)親戚介紹到青街鄉(xiāng)南王小學教書,他白天教書,晚上挑燈夜讀,絲毫不懈怠。辛亥革命后,周少梁認為救國應當從教育入手,并身體力行,在授課過程中一反舊傳統(tǒng),采用新編的《新中華國語課本》,向學生灌輸新思想,傳播新理念。1919至1923年,他離開故鄉(xiāng),先后到洞頭小學、福建汀州小學、廣東蕉嶺小學、廣州培元中學任教。
1928年,周少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處于低潮時,革命陣營中不堅定分子紛紛退黨或叛變投敵,但他卻不怕艱難險阻,鐵心跟黨走。是年冬,福建省委派周少梁到同安縣負責恢復黨的組織工作。在同安縣,他以山后亭小學校長的身份進行革命活動。
1931年底,周少梁負責同安特支宣傳工作,1933年,又任同安縣委書記。擔任縣委書記才3個月時間,黨員就由7名增加到20多名,成立了3個區(qū)委,建立了一支50多人的游擊隊。
周少梁十分關注民生民情,還有一個“鴉片周”的綽號。這并不是因為他抽鴉片,而是因為他關心群眾疾苦,經(jīng)常宣傳抽鴉片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在不斷勸導農民戒鴉片的過程中,農民兄弟送給他一個“鴉片周”的綽號。
1934年,周少梁被調回廈門中心市委工作,同年10月,他在公開發(fā)表演說時被反動政府抓捕。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清瘦的周少梁咬緊牙關,任憑敵人手段用盡,也絕不泄露半句黨的機密,最終被敵人殺害,年僅35歲。
周少梁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為了革命背井離鄉(xiāng),在教書育人中春風化雨,在關心民生中融入群眾,在獻身革命中救國救民。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革命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
來源:中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
上一篇:始終沖在最前線的戰(zhàn)地攝影記者
下一篇:忠于黨和人民的杰出楷?!P向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