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事史上的大手筆——四渡赤水
發(fā)布時間:2023-07-15 11:38:14 人氣:1198
回顧古今中外的軍事歷史,四渡赤水可以稱得上是皇冠上的明珠,不僅無法超越,而且無法復制。
當時紅軍面臨的情況近乎于絕境,在長江以南、烏江以北的狹窄地區(qū)里,蔣介石調(diào)集了包括湘軍、川軍、滇軍、黔軍以及中央軍在內(nèi)的40余萬人,誓要將僅剩3萬人的中央紅軍趕盡殺絕。正是在這種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剛在不久前召開的遵義會議中進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的毛主席策劃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大手筆——四渡赤水!
世界軍事史上的大手筆——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面對四面之敵的重重圍困,紅軍最開始的計劃是向東攻擊戰(zhàn)斗力較差的王家烈部,可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當王家烈潰散后,等待紅軍的不是計劃中的黔軍,而是戰(zhàn)斗力極強的川軍。而川軍郭勛祺部也不是原來預想的只有少量部隊,而是8個團一萬多人,且有援軍不斷增援。在此情況下,毛主席當機立斷,1月29日清晨,中央紅軍西渡赤水河,擺脫了敵軍的追擊,邁出了化被動為主動的第一步。
二渡赤水。暫時擺脫敵人后,紅軍面臨的局面依舊艱險。原本的計劃是北上尋找機會渡過長江,但川軍已在前方以逸待勞進行阻攔,南面吳奇?zhèn)?、周渾元兩部以及滇軍孫渡也尾隨追擊而來,北渡長江已無可能。毛主席當即決定:“大部隊改向川、黔、滇三省邊境敵軍設(shè)防空虛的扎西地區(qū)前進?!?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毛主席號召部隊壓縮機關(guān),丟掉輜重,輕裝上陣。2月20日,中央紅軍再次渡過赤水河,重新回到黔北地區(qū),再一次讓敵人撲了空。
三渡赤水。此時的蔣介石感到莫名的煩躁和憤怒,他不明白為什么在4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下,衣衫襤褸、武器裝備極差的紅軍能在赤水河兩岸反復橫跳,而自己卻連影子也摸不到。惱羞成怒的蔣介石決定親自坐鎮(zhèn)重慶指揮作戰(zhàn),他下令川、滇、黔、湘軍收緊包圍圈,同時令周渾元、吳奇?zhèn)刹恳宦肺搽S紅軍,企圖南北夾擊,將紅軍圍殲于遵義、鴨溪附近的狹小地區(qū)。此時的情況萬分危急,中央紅軍陷入四面重圍,東有郭勛祺部,西有周渾元部和黔軍,南有吳奇?zhèn)ゲ亢拖孳?,北有滇軍孫渡部。重壓之下,毛主席鎮(zhèn)定自若,“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紅軍果斷向西南方向敵軍的結(jié)合部主動發(fā)起攻擊,在經(jīng)歷了艱苦的戰(zhàn)斗后,中央紅軍于3月16日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次進入川南,擺出了北渡長江的架勢,蔣介石再次無功而返。
四渡赤水。面對紅軍北渡長江的假象,已經(jīng)方寸大亂的蔣介石不敢不信,他又調(diào)集大軍步步緊逼,企圖再次對紅軍形成合圍。為了展示“畢其功于一役”的決心,蔣介石親自飛抵貴陽,并宣稱此為最后一戰(zhàn),務必要將紅軍聚殲于長江南岸。毛主席臨危不亂,再次展現(xiàn)了其超人的判斷力和天外飛仙的指揮藝術(shù)。他令紅一軍團一部偽裝成主力,大張旗鼓的向西進軍,誘敵追擊。然后主力部隊突然折向東北,在崇山峻嶺中從數(shù)十萬敵軍的包圍縫隙中突圍而出,再次跳出了包圍圈。最危險時,中央紅軍離敵軍只有不到幾公里的距離,敵軍不敢相信紅軍會選擇如此行軍路線而未察覺。當蔣介石接到前線發(fā)來的急電稱紅軍已經(jīng)南渡烏江逼近貴陽時,不禁勃然大怒,“娘希匹”三字脫口而出。3月22日,中央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河,一舉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計劃,從此將敵軍遠遠地甩在了身后,逃出生天,一幕四渡赤水的好戲精彩收場。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毛主席在1960年接見蒙哥馬利元帥來訪時曾評價道:“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筆!”而美國記者哈里森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寫道:“在毛澤東面前,蔣介石就像巴甫洛夫訓練出來習慣于條件反射的狗一樣,毛澤東要他怎樣,他就怎樣?!?/p>
我們?yōu)槭裁锤桧灻飨膫ゴ?那是因為在他的領(lǐng)導下,紅軍就再也沒打過大的敗仗,中國革命就再也沒有經(jīng)歷過大的失敗。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古至今、從國內(nèi)到國外,這都是無可辯駁的真理。而四渡赤水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精妙,更因為它是挽救中國革命的轉(zhuǎn)折點,是開啟革命勝利大門的金鑰匙。
上一篇:洪學智率領(lǐng)抗大五分校師生反“掃蕩”
下一篇:戰(zhàn)旗,是一支軍隊的歷史,也是一支軍隊的靈魂